甲骨文,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,又称“契文”、“甲骨卜辞”、殷墟文字或“龟甲兽骨文”。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,下启青铜铭文,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,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,被称为“最早的汉字”,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。尽管甲骨文是契刻出来的文字,但笔意充盈,百体杂陈,或骨格开张,有放逸之趣;或细密绢秀,具簪花之格,字里行间,多有书法之美。
2022年10月28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考察。“殷墟我向往已久”,总书记强调:“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,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。”“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,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?如果不是中国特色,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?”
“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。”为了进一步读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殷墟遗址的深意,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11月13日上午,山河心魂辅导员工作室在放射楼A2-16办公室进行授课。首先,工作室负责人赵传华讲述了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的故事。1899年,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,把我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。1900年,八国联军进犯北京,京师团练大臣王懿荣,带领老弱残兵守卫京城,北京城破,他以巷为战,拒不投降,坚持到最后一刻,以身殉国。
赵传华带领大家一起了解文字演变源流,解析甲骨文字,一起学习甲骨文,初步掌握甲骨文字。他讲到,甲骨文字字形多变,又结体形制与笔法天真质朴,学习甲骨文书法应回归甲骨,依据甲骨拓片,了解字形理据之后再临学拓片。在书写阶段,他对同学们逐一指导、逐一点评,要求大家,书写甲骨文要按甲骨文字书写载体和工具特点,寻找正确的运笔方法与结体方法,认真临习,求得正法。
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,使同学们在提高书法技艺的同时,提升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,领悟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,增强了对中华文明的深度认同和做中国人的志气、骨气、底气。
通讯员:刘婷婷